在医学上,皮肤病是有关皮肤的疾病,是严重影响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如麻风、疥疮、真菌病、皮肤细菌感染等。皮肤病是皮肤(包括毛发和甲)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后,其形态、结构和功能均发生变化,产生病理过程,并相应的产生各种临床先后表现。皮肤病的发病率很高,多比较轻,常不影响健康,但少数较重甚至可以危及生命。
皮肤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过程,合理地应用药物,使其有效地发挥最大的作用并避免其不良反应是治疗疾病的基本要求。
1、根据疾病的情况不同选择用药
疾病的发展总是有个过程,因此,应根据不同病期或不同疾病来选择相应的药物、剂型及浓度,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以湿疹为例,一般认为急性期患者有糜烂渗出者,外用应以湿敷或浸泡为主,间期可外搽氧化锌油为辅;无糜烂渗出有红斑及少数小水疱者,可用扑粉、洗剂等。对亚急性期可外用乳剂。慢性期可外用软膏、醑剂。在急性期和亚急性期一般禁用刺激性软膏。
2、抗组胺药的应用
此类药物大多数均有与组胺相同的基本结构,因而能与组胺竞争受体,使组胺不能与相应的受体结合,从而起到抗过敏、抑制中枢及轻微的阿托品样作用和局麻作用。但是抗组胺药物并不能破坏组胺,没有和组胺相对抗的作用,也不能阻止或减少组胺的释放。它在临床应用中最大的副作用表现为嗜睡,但患者的个体差异较大,应用此药前应向患者交代,以防误解或产生不良后果。对驾驶员、高空或高速作业者,工作时不宜使用。
3、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在皮肤病的治疗中此类药的用量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外用为多。但是如果不加选择地随意应用,也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皮质激素药物虽具有明显的抗炎、抗毒、抗过敏作用,并且还有抑制结缔组织增生、减低组织反应的作用,但它的作用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同时在临床中应用不恰当时,可以助长痤疮杆菌的生长,也激活真菌使病情加重;长期应用还可引起皮肤、肌肉的萎缩,产生色素沉着或缺失。另外,对胎儿也有致畸作用;不管局部还是全身长期的应用均可能发生白内障或青光眼;有时也会引起变态反应,故应高度重视。应当指出,在此类药物应用过程中某些病情好转只是现象,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病情,这是特别危险的。皮质类固醇激素在皮损内注射,对治疗瘢痕疙瘩、神经性炎、结节性痒疹均适用。但也应注意皮肤萎缩的副作用,不过一般停药后大多是可以恢复的,故应掌握适当的疗程、剂型。(药剂科:林锐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