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医改于日前正式吹响号角。根据规划,广东在未来的3年内将新增投入420亿元,从五大方面进行改革,切实缓解困扰老百姓许久的“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对比省里的医改方案,记者发现当中有许多指标中山已经先行达到。外界期待许久的新医改,究竟能给中山市民带来多大的实惠?对于医保覆盖、社区医疗建设、市场准入、药价监控等,中山有哪些新思路?对此,记者近日采访了劳保局、卫生局及物价局三大部门的相关负责人。
疑问一
看病能否少掏钱?
方案:两年内力求门诊医保全覆盖
为解决当前老百姓最为头疼的“看病贵”难题,本次广东医改特意开出了一系列“药方”,而当中力度最大的就是进一步完善医保体系。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提出,今年广东要将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的报销比例提高到不低于80%和55%,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10万元和6万元。此外,今年年内广东将把所有在广东就读的大学生以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技工学校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到2010年底前,确保将所有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和职工100%纳入基本医疗保险。
对比中山的医保制度记者发现,当前中山的多项报销额度以及覆盖人群早在数年前就已经达到上述要求,走在全省前列。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路铭告诉记者,自1999年启动医保制度以来,十年间中山医保经历了三次跨越。在2006年7月1日,中山实施城乡居民住院基本医疗保险,将游离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外的中山户籍所有城乡居民纳入医疗保险参保范围内,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医疗保险政策覆盖全体居民的目标。2008年1月1日,中山还将城乡居民住院基本医疗保险并入城镇职工住院基本医疗保险。
据介绍,当前中山的参保人员住院医保费用在起付额以上报支90%(在市内一、二级医院住院)或80%(在市内三级医院住院)。参保人在享受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待遇后,仍负担较重、造成生活困难的,也可申领社会医疗保险救助金。这些合并起来,最高限额可达12万元,已经超过了省里提出的2009年目标。
此外,从今年秋季开学起,在中山就读的各类大学生也已全部纳入中山城乡居民住院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在校生每月交12元,政府补贴4元,正常缴费的在校学生可享受最高统筹支付限额2.5万元。这一举措在全省同样走在前列。
“经过十年的改革,如今看病贵难题在中山已经得到了较大程度的缓解。今年中山将基本覆盖城乡居民门诊医疗保险,目前中山的住院医保加门诊医保的政府补贴部分也已经达到每年120元的标准。当前市劳动保障局正着手推进全民医保工程,未来两年内力求将门诊医疗保险覆盖到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在内的常住人口。”路铭介绍道。
疑问二
看病能否不再难?
方案:引导资源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
除了“看病贵”外,广东医改另一改革重点就是“解决基层医院门可罗雀、大医院门庭若市”的看病难问题。
为此,省卫生厅一方面提出力争到2011年实现每个行政村都有村卫生站;另一方面提出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使乡镇卫生院技术骨干达到大专以上学历,80%以上的乡村医生取得中专以上学历。
记者从市卫生局了解到,到去年年底为止,全市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155间,新建改建扩建工作提前并超额完成任务,相关工作已经走在全省全国的前列。而2008年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门急诊人数比2007年增加了约76万人,急诊人次数占当地门急诊总人次数由议案实施前的29%增加到了39%,已出现了病人由大医院向社区回流的趋势。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当前中山的社区卫生站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当前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的建设落后于社区卫生服务的总体发展水平,其中卫生技术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只占29.9%;又如,目前中山的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态势基本处于“西北强而东南弱”的态势,差别不仅表现在硬件建设的水平上,更多的是体现在人才队伍素质和服务质量、水平上。
市卫生局表示,当前中山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还存在的一大问题是,由于社区卫生服务补偿机制未完成确立,社区卫生服务一边要靠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创造利润来维持自身发展,一边要体现公益性承担大量只有社会效益的公共卫生服务,从而影响了可持续发展。
据介绍,为深化中山医改进程,市卫生局将尽早落实社区卫生服务公共卫生补偿经费补助方案,并制定《中山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意见》,规划解决目前困扰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人才问题。此外,市卫生局还将横向联合其他部门,引导各方资源下沉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市卫生局还建议,若各级政府能将该项目纳入政府财政预算,设立公共卫生及基本医疗服务专项资金,将有利于全市基层医疗水平的提升。
疑问三
如何鼓励社会资本进入?
方案: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加强监督
作为此次广东医改的五大举措之一,“严格控制公立医院规模、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医疗卫生领域”这一提法得到了中山众多民间医疗机构的赞同。
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严格控制公立医院规模和标准”的意思是政府要控制再建超大型的公立医院,让社区医院、民办医院有更大的空间,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山目前几所大的公立医院都是合乎标准的,床位都在1000张左右,不算是超大型医院。
记者了解到,事实上近年来中山一直在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医疗领域,近两年中山的民办医院增长速度也较为迅猛。然而采访中也有不少资深医疗人士呼吁,未来中山政府可进一步降低医疗领域的准入门槛,以推动中山的民办医院更快发展。
“在中山,当前阻碍民间资本进入医疗领域的最大门槛在于一些硬性规定。比如说规定两个医疗机构一定要相距1.5公里以上。如果完全做到这一要求,那民营资本很难在市内较热闹的地方选址建立医院。”华宇乐康复门诊相关负责人杨子其告诉记者,他也曾试图去找地方申请建个民营医院,但找不到完全符合上述规定而又有利于医院发展的场所。在不少镇区,如果根据这一规定,那医院只能选址在农田里。
此外,杨子其还呼吁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监管力度,在政策导向上适度朝民营医院倾斜。“华宇乐门诊有两次申请做医保的定点结算医院,没有批下来。但当前许多小的药店都能实行医保定点结算。”
疑问四
如何进一步降低药价?
方案:合理控制流通环节加价率
药价改革被外界视为本次广东医改的另一重头戏。巧合的是,就在广东举行医改动员大会之际,国家发改委、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被媒体广泛解读为“提高诊费降低药价”。
记者从市有关部门了解到,早在今年上半年中山就已经着手考察医院现行待遇水平,并提高了在职及离退休医务人员的收入水平,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医院的后顾之忧,为新医改方案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近年来中山通过集中招标采购等方式,已经有效地“挤干”了流通环节的水分。2008年度,全市药品集中招标采购10.84亿元,让利群众3.88亿元,让利率35.9%。
在理顺价格体系的同时,中山还不断健全价格管理的监督机制,建立医院常态的审计制度,对市属医院实行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收支结余全部上缴财政专户,以杜绝医院将药价收入作为医院收入的现象。
市物价局表示,早在今年八月份时国家就正式启动了基本药物制度,全新的基本药物目录公布了307种(类)、近3000个具体剂型规格的基本药物限价,所涉药品有45%降价,平均降幅12%左右。经过此轮调整,如今中山市民常用的许多药品已经有一定幅度降价。
“由于没有被省里列为药价改革的试点城市,当前中山在药价改革方面还在进行思路上的探索。但从我们监测的情况来看,中山总体的药价趋于稳定合理。未来我们会按照省里的部署,合理控制基本药物流通环节加价率,进一步挤干药价水分,最终逐步实现医院药价‘零差价’。”市物价局副局长梁洪正对记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