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维生素制剂的合理应用

发布日期:2011-01-21    来源:信息办

患者女性,因“突发气胸、气促”入院。入院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症、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功能Ⅲ级、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脑梗塞”。
临床医师予以抗凝和抗血小板、扩张冠状动脉、利尿、保护脏器、营养心肌等治疗。治疗后患者一般状况可,痰液较多,医师予补液维持治疗。补液方案为,复方维生素(脂溶性,2ml)、水溶性维生素(1支)和10%氯化钾1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
在本例补液方案中,脂溶性与水溶性维生素在同组液体中配伍易导致各类成分不稳定、变质,例如,维生素C可使维生素K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失效。
电解质(本例中指氯化钾)不宜加入维生素溶液中。电解质为对化学反应有催化作用的“金属离子”,在静脉滴注时,由于输注速度慢,易催化溶液中某些成分发生氧化变色,也可能发生化学反应而使某些成分失效,此时液体颜色不一定改变,肉眼不易察觉。因此,在水溶性维生素溶液中应避免加入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强电解质可产生同离子效应、电位中和作用、盐析作用等,使水溶性维生素中的有机酸盐(泛酸、维生素C、甘氨酸、乙二胺四醋酸等)、有机碱盐(维生素B1、维生素B6等)和羟苯甲酯溶解度降低,从而自溶液中析出,强电解质含量越高则溶液中析出的微粒数量越多。因此,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不宜与强电解质在同一溶液中混合应用,亦不宜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电解质也易使脂溶性维生素稳定性下降、发生聚集而变质。
药师建议及转归: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均应单独使用,且维生素溶液中不应加入电解质。